“1980年的北京钓鱼台10大配资公司最新排名,老王,你心里头那个最能打仗的人到底是谁?”记者这么一问,头发已花白的上将王宏坤放下茶杯,脱口而出:“徐向前!”短短三个字,掷地有声。许多人至今记得这段对话,因为它揭开了一个被反复印证的评价——徐向前,最擅长带兵的元帅。
王宏坤当年是跟着徐向前一步步打上来的。1929年,他在大别山第一次见到时任31师师长徐向前,对方穿着打满补丁的旧军装,腰里插着一支92式左轮,脸上透着难得的从容。那天夜里,徐向前召集连、排干部,说的第一句话是:“兵先练好,仗才能打好。”看似朴素,却立刻抓住了这群愣头青的心。三个月后,31师从300多人涨到一千五;一年后,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成形。白手起家,第一次。
这支新生力量没有稳定多久,就顶着国民党第三、第四、第五次“围剿”连轴作战。鄂豫皖苏区几乎被抹平,徐向前率残部突围西进,到达川北。史书只写了“川陕苏区建立”,细节却颇惊险:缺粮缺药,士气滑坡,地图上甚至连一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。他干脆把部队分成小股,边打边整编,“打不赢就退,退了再练”。到1935年,川陕苏区兵力已突破八万人,火炮、机枪等重武器配比在红军中数一数二。第二次白手起家,再次成功。
抗战爆发后,徐向前被调往冀南新区。此时平原游击战基本是空白。有人劝他别冒险,他只说一句:“地方条件差,才显得练兵重要。”于是我们看到冀南“人山”模式:白天给老百姓修水利、收秋粮,夜晚集中训练射击、急行军。不到一年,区内主力拔高到十万,民兵二十余万。华北不少将领自嘲:“一回头,徐向前又冒出一支生力军。”第三次白手起家,硬是把平原变成根据地。
讲徐向前带兵,单凭扩军数字有些枯燥。更打动人的,是他对兵士脾气的拿捏。1947年夏,他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,正值敌机狂轰滥炸。一次警报拉响,他看见一个岗哨小兵愣在原地,立刻将其按倒,下一刻弹雨掀起尘土。身边参谋都惊了,“您是副司令!”徐向前一句“他是条命”轻描淡写。那位小兵后来在临汾城头挖地雷时拼掉半条命,遗言还是那句话:“副司令护过我,我也能护部队。”
1973年军委内部做口述史,研究员问陈锡联:“你们一方面军谁最能教人?”陈锡联回答得也干脆:“徐老总,每一次重建部队都亲自上手。”陈再道在旁边补充:“别人教打仗,他连行军睡觉都教。”他们提到四方面军时期,徐向前要求夜行二十里就地打背包盹。士兵骂苦,可真正上阵时,全军夜袭成功率居然高达七成。如今看数据,技巧的价值立马显现。
有人说,徐向前之“能”,主要体现在大兵团机动;也有人强调他的平原游击战理论。遗憾的是,公众往往忽视他对干部的要求。冀鲁豫军区档案里保存一封训令:凡军官打骂士兵,一律记过直至撤职。理由写得直白:“兵先有人味儿,再讲纪律。”王宏坤回忆,这条规定执行起来一点不糙:1948年某连长体罚逃兵,被徐向前当众降职,连夜调去后勤。干部没人敢说情,可士兵们心里服。
再说临汾攻略。那一仗,刘伯承、邓小平主力南下,山西战场只留几支杂牌。徐向前盘点家底,两万缺枪缺弹的新兵,外加“临汾旅”一个骨干团,看上去不够塞牙缝。他没急着进攻,而是先办野战医院、设土工作队,甚至让机关干部轮流上阵补基本射击科目。八个月后,一支“能冲能守”的后备军成型。此后太原收复,临汾旅爬上城墙打响第一枪,完成“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,再度证明建军价值。
说到“最擅长带兵”,就得提教育与赏识。太原战役前夕,阎锡山碉堡局工兵邢蔚被俘。他自称掌握城防布局,却担心不被信任。徐向前当场让情报科给他团级待遇,住前线指挥部旁边。结果邢蔚连夜绘图、建沙盘,提供了十二处暗堡口令。战后,他主动要求留队,成为18兵团情报参谋。从俘虏到干部,只因一句“你对我们有用”。这种诚意,比政治动员更有说服力。
当然,徐向前也不是没有锋芒。侦察参谋都爱国在临汾战前汇报情报时,口误将“齐排长”念成“七排长”,还把蒋介石军叫了“中央军”。徐向前先称赞其胆识,随即指出两处错误:“七排长这个层级根本不存在;其次,我们从没承认过蒋介石的中央。”批评干脆,却留有余地:“回去多读条例,多听多记,不丢人。”都爱国后来感慨:“一句话锤我,又给我台阶,真服!”
检索战史,徐向前直接指挥的战役胜率、歼敌数量、部队扩编速度,在红军与解放战争时期均列前茅。他三次从零起步,每次都能在极短时间内形成拳头力量;他要求士兵先练体、再练枪;他把干部权力与兵士生命关系倒过来讲;他对俘虏持开放态度,但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含糊。简言之,带兵之“带”,不是单纯的军事技能,而是一整套组织学、心理学、管理学的综合运用。难怪那么多老兵不约而同给他贴上“最会带兵”的标签。
很多年后,徐向前自己谈起这段经历,只说了两句:“打江山靠兵;兵心安,胜算才大。”听来平淡,却是他五十年行伍生涯的底层逻辑。这逻辑,在鄂豫皖、在川陕、在华北平原、在太行山脉,都被战果检验。王宏坤的那句“徐向前最能打”并非溢美,而是过来人对军事规律最质朴的确认。
君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